close
昨天在公車上的廣播節目裡聽到了奈京高的Pretend
心中浮現的影像卻是十二月陰沉的午後
闃暗的客廳裡迴盪的老唱機聲響

這個印象是從何而來的?
我坐在沙發上沉思了好久
才突然想到
這應該是出現在一本書裡面的場景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村上春樹的作品
趁著腦袋打結的中場休息時刻
又把這本書翻出來啃了一下

然後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
阿始之所以會始終對於島本有著伊底帕斯式的憧憬
其實是根基於他們之間很重要的一個共同點:獨生子女
這也就是為什麼阿始說他沒有辦法在泉的身上找到『為了他而存在的東西』
因此無法真正的愛上泉

甚至似乎為成年後的阿始帶來了幸福人生的有紀子
也僅只是阿始成功的構築了他心靈的堅硬堡壘之後
(身體變得強壯、跟女孩子講話不會臉紅、不能吃的食物變少.......
其實這些都是隱藏、或"pretend"兒時因為「獨生子」這樣的標籤所形成的焦慮的抗衡機制)
所投射出的一個不盡滿意但尚可接受的選擇~~因為有紀子仍然不是"獨生子"
這也形成了他們成長歷程的體驗中最大的鴻溝

回到島本
其實她正是阿始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因為島本身上封存了所有阿始的原初認同
也就是他自我意識形成的最基本參照

換句話說
其實人的一生都在以下的衝突之間做掙扎:
壓抑原慾以融入強大的外在文化結構中的痛苦掙扎與相應的心靈保護機制建構
以及為了維持心靈力量的平衡避免因為過度壓抑而崩潰所呈現的回歸尋根慾望
也就是說
我們不斷地被迫放棄原來的自我而呈現社會為我們編製的形象
但同時又下意識的想要尋找真實的原初的自我

因此
唯有面對島本 這個映照了阿始最原初自我意識的異性
阿始才能真正的釋放自己最原始的力量
也就是 愛 的力量

也就是說
我們終究最愛的還是自己
我們投射在情人身上的感情
其實也就是對於那個已經被壓抑深藏在無意識深處的自我的
永恆依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zartli8065 的頭像
    mozartli8065

    莫札特李的2007自行車環島~15年後的律師+CFA人生

    mozartli80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